
鷓鴣
鷓鴣是鳥類的一種,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,一般為中華鷓鴣,屬省級保護動物。鷓鴣也叫赤姑、花雞、懷南、越雉鷓鴣、鷓鴣鳥、中國鷓鴣,鷓鴣有多種食用方法,一般可將鷓鴣用鹽制成咸鷓鴣然后風干保存,需食用時將其與粳米一起煮成鷓鴣粥,香糯可口非常好吃。若是鮮鷓鴣還可將杞子、大棗、桂圓肉與糯米一起填入鷓鴣腹內,再將鷓鴣納入雞腹內做套禽菜上鍋蒸熟即成。
【鷓鴣育成期飼養管理】雛鷓鴣最遲于9 周齡轉人育成舍,可實行平養、網養與籠養,為防治黑頭病、球蟲病及寄生蟲病,建議實行網養與籠養。鑒于鶴鷓鴣有較強的飛翔能力,可在舍外設置飛翔欄。飼養密度:4 ~6 周齡每只占0.03 米2 ,或35 只/米2 , 6 ~ 10周[ 詳情 ]
【鷓鴣如何辨別公母】如何鑒別鷓鴣雌雄1手提法:用手倒提雛鴣雙腿,如小鴣身子下重,頭向前伸,兩翅張開不亂撲,一般為公鴣;如頭向胸部彎曲,身子向上使勁,兩翅亂撲,一般為母鴣。2翻肛法。3看腿法:幼齡鴣從外觀很難區分公母,成年后略有差異,3月齡后性別[ 詳情 ]
【肉用鷓鴣飼養管理】肉用鷓鴣的主要來源:初生蛋(初產一周內的蛋)所孵出的雛鴣。一般只做商品鷓鴣飼養;1周齡及2周齡選擇種鷓鴣時,選出的不合格雌鷓鴣及多余的雄鷓鴣;在種鷓鴣供應要求量已飽和情況下,多余的鷓鴣可做肉用雛鷓鴣飼養。飼養特點:飼[ 詳情 ]
肉用鷓鴣飼養管理
肉用鷓鴣的主要來源:初生蛋(初產一周內的蛋)所孵出的雛鴣。一般只做商品鷓鴣飼養;1周齡及2周齡選擇種鷓鴣時,選出的不合格雌鷓鴣及多余的雄鷓鴣;在種鷓鴣供應要求量已飽和情況下,多余的鷓鴣可做肉用雛鷓鴣飼養。飼養特點:飼
鷓鴣如何辨別公母
如何鑒別鷓鴣雌雄1手提法:用手倒提雛鴣雙腿,如小鴣身子下重,頭向前伸,兩翅張開不亂撲,一般為公鴣;如頭向胸部彎曲,身子向上使勁,兩翅亂撲,一般為母鴣。2翻肛法。3看腿法:幼齡鴣從外觀很難區分公母,成年后略有差異,3月齡后性別
鷓鴣育成期飼養管理
雛鷓鴣最遲于9 周齡轉人育成舍,可實行平養、網養與籠養,為防治黑頭病、球蟲病及寄生蟲病,建議實行網養與籠養。鑒于鶴鷓鴣有較強的飛翔能力,可在舍外設置飛翔欄。飼養密度:4 ~6 周齡每只占0.03 米2 ,或35 只/米2 , 6 ~ 10周
種鷓鴣的平面飼養
飼養種鴣最經濟的方法是養在平地欄中。地面應鋪水泥,并有排水系統以利清潔,墻體應用不透水的材料。用散裝飼料桶或自動飼料槽,可節省喂料的人工。把自動飲水桶放在架子上,并配以滾筒,可防止鷓鴣在上面休息。沿墻排列蛋箱,
鷓鴣育成的飼養管理工作
1.鷓鴣舍(網室)。應選擇背風向陽、冬暖夏涼、地勢高燥、僻靜的地方營建鷓鴣舍。也可用舊雞舍、閑房改造。舍外設運動場,四周及頂部用鐵絲網圍好,防止逃脫;里面放置飼槽、水槽、棲架、巖石和假山。2.鷓鴣的飼養。育成前
鷓鴣雛苗飼養與管理
鷓鴣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特種珍禽。近年來鷓鴣養殖逐年增加,但一些養殖戶特別是新養殖戶在雛苗飼養管理方面還缺乏經驗,現將我場飼養經驗介紹如下:(一)出雛頭3天的飼養 出雛室的溫度應保持36~38℃,濕度50%~70%。待羽毛漸
鷓鴣球蟲病防治
l.癥狀:鷓鴣在各個生長階段都易感染此病,尤以2~3周齡的雛鷓鴣最易發病。病鷓鴣萎靡不振,羽毛蓬亂,甚至翅膀下垂,嗜睡,食欲差。排泄物為黃褐色或污穢黃色水便,有惡臭,嚴重的則糞便帶血或血便。肛門周圍的羽毛因下痢而污染,并被
鷓鴣的外貌特征及生物學特性
目前我國人工飼養的鷓鴣品種主要是美國鷓鴣及野鷓鴣。鷓鴣體型小于雞而大于鵪鶉,體長26厘米,雄鷓鴣體重為35千克,體形圓胖豐滿,全身羽毛顏色十分艷麗。頭頂灰白色,以前額、雙眼一直到頸部連喉下有一條黑色帶狀,形成網兜狀
鷓鴣育雛關鍵抓九環節
1.溫度:溫度是影響育雛成敗的重要因素。育雛溫度應隨周齡增加而逐步降低。一般來說,剛出殼至1周齡,溫度為34--35℃,以后每周降低1--2℃,直至溫度保持在20--22℃。2.濕度:控制育雛的環境濕度也很重要,一般雛鴣舍內相對濕度要
鷓鴣養殖的基礎知識
目前在我們國家養殖的鷓鴣主要是美國鷓鴣,其實它是石雞,是引進于經美國馴化的印度野生石雞的優良品種,由于翻譯有誤,謂之鷓鴣。石雞,學名Alectoris graeca(Meisner)別名嘎嘎雞、紅腿雞、朵拉雞。石雞與鷓鴣在動物分類學中是